

集團新聞
企業緊急復工 一月生產口罩包裝袋1000多萬件
隨著疫情的發展,許多本地企業急國家之所急,紛紛轉產口罩、防護服。凱龍公司作為全省為數不多的具有醫用口罩外包裝生產資質的企業,其供貨壓力與日俱增,這些外包裝袋,直接關系到數量龐大的防疫物資的順利調運和流通。
(泉州廣播電視臺 王真真)
(凱達集團下屬子公司凱龍醫材生產經理
李維輝)
這里是晉江五里工業園區的凱龍無菌車間,在我身旁的這一臺機臺,正在生產的是醫用防護口罩(的包裝袋),經過壓制裁切以及包裝等三個工序,這些口罩將被打包送往全國各地的口罩生產商。
醫用口罩和防護服包裝袋,可以說是防止防護物資污染的“金鐘罩”。從1月27日大年初三緊急復工以來,這家企業已經生產口罩包裝1000多萬件、防護服包裝300多萬件。
(凱達集團董事 呂江鵬)
為我們內部發了一份公開信給員工,召集他們回廠上班,在當時人員回來不足的情況下,我們集團調配了其他部門的人手,先進行簡單的開機,包括我們管理層,甚至我們管理層的家屬,都來做一些包括簡單的剪帶子,包裝的一些工作。
在這份給福建凱龍醫療員工的公開信里,公司希望員工盡快返崗上班,對此,公司將給予三倍工資以及額外的補助。經過籌備,原本停工的車間,在最短時間內運作起來。凱龍留廠員工加上剛剛歸隊的本地員工,首批20多人正式返崗作業。初四,第一批外包裝產品便送往廈門的口罩生產企業。
(凱達集團董事 呂江鵬)
為了當時制作包裝必須的一些物資紙,我們從上海調了兩車下來,當時因為運輸條件非常受限,我們也花了三倍的成本,由專車專人配送過來我們公司。
(凱達集團下屬子公司凱龍醫材倉管 左艷紅)
機臺明顯增加了好幾臺,人員換崗吃飯,辦公室領導都會下來幫忙,雖然不能到武漢去幫忙,感覺在這里也屬于前線。
部分原材料漲價、員工返崗3倍工資、物流費用不菲……在成本大幅提升的同時,企業的產品售價卻沒有隨之上漲。此外,技術和附加值較低的口罩、防護服外包裝,原本在公司業務占比不到10%,但在全力保障防護物資產能的情況下,其他高利潤業務的訂單和客戶只能暫時讓道。近日,各地的企業陸續復工,這家企業在最短時間內加定了一批新的機臺。
日產能有增加四十萬個左右,我們現在如果材料跟人員能供應得上,可以達到七八十萬個的產能。
企業和員工夜以繼日地投入生產,一心想的是盡快讓防疫物資生產出來、運出去,賺錢的事反而沒人提。越到危難時刻,企業越要擔當起社會責任,在全體員工中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和價值觀,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更為重要。這是他們心里的另一本賬。